【微党课征文】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记中共党员沈燕华老师
文章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发布时间:2018.07.20 14:45 浏览次数:763 分享

有一种责任叫奉献,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有一种精神叫创新,还有一种信念叫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多年来,她怀揣着一颗对党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用“提升自我,引领教师;创新思路,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用她的真情、她的智慧、她的行动感染着身边人,在校园里播撒爱与信念的种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作为是她的真实独白,她,就是我们静安业大党总支副书记沈燕华。


她,不忘初心,以德服人,潜移默化感染身边人

“5+2”、“白加黑”是沈老师的工作常态,每天最早到校的是她,最晚离校的也是她,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样的坚持一转眼就是数十载。不论是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沈老师始终以德服人,一丝不苟,知行合一,她的品格如风行水上,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她率先将思政精神融入教学课堂,借助生动、新鲜、创新的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这把“盐”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这锅“汤”里,她鼓励身边党员教师带头将人才培养和自身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各类先进文化的教育,组织开展主题明确的“三会一课”和各类专题党日活动如“我手牵你手”等,宣传典型,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身正为范的践行者,更好担起引领成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她,牢记使命,勤于思考,助力思政教育“最先一公里”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沈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把这份信念化为用于攀升的新高度。面对近两年思政工作团队人手紧、辅导员队伍变化多等新情况,如何更好地迎接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沈书记带领思政团队和班主任们一起且行且摸索,作为思政团队的一员我倍感荣幸,因为不管是开展什么样的活动,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沈老师在,都让我觉得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的学生是成人,这与全日制的在校生不一样,他们的思想,文化早在进校前就有所成形,要想改变甚至扭转某些学生的“固化思维”是沈老师一直“啃”并且带领我们一起奋斗的方向。沈老师凝聚“党、政、工、团”四方力量,从各个层面价值渗透,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焕发新活力,让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生动、更具感染力。作为党总支副书记,沈老师丝毫没有领导架子,经常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她认为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唤醒,唤醒的是学生作为中国“圆梦人”的责任担当;每一次与学生的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碰撞出的是学生对“四个自信”和“四个正确认识”的认同坚守。沈老师用自己育人的爱心、责任心、进取心,率先领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先一公里”!


她,敢于作为,追求创新,展示党员真风采

沈老师在工作中,立足时代,敢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沈老师深刻领悟到当代思政教育必须顺应网络发展的时代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与成人高校学生的接收模式接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沈老师通过对于学生工作网站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请专人将网站进行整体改版,将各类政治精神、活动预告、信息报道、评优推进等工作第一时间在专题网站上刊登,方便学生掌握活动动态。此外,沈老师还专门打造学校网络宣传团队,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推动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创新,尝试打造 “互联网+”第三课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辐射面。自2016年截至目前,微信平台已累计推送学生活动100余篇,单条最高点击1653次,总点击率超过20000余次,各类思政宣传报道刊登在上海教育新闻网、静安教育信息网、《青年报》和开大新闻等媒体平台,树立起静安业大品牌新形象。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沈老师用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感染、影响、激励着身边的每位群众;用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诠释了中共党员的义无反顾;用自己对学生的全情热爱,彰显出“守渠种田”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像沈老师这样的标杆看齐,以两会胜利闭幕为新起点,立下愚公移山志,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起将奋斗进行到底,一起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供稿:唐旻华

美编:蒋峰岚

审核:黄琼岚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293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17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601号 邮编:200040 联系电话:625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