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专题报道】凝练成人教育内核,“家门口的大学”酿出芳华
文章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发布时间:2018.10.09 13:19 浏览次数:959 分享

 

位于胶州路601号的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在这条安静的小马路上伫立了一个甲子。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上海最早创建的六所区办成人高校之一,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起成人教育的使命。


俞庆棠像

静安区业余大学的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纪四十年代。1945年,时任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的俞庆棠先生在胶州路601号建立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并任校长,以此为原点,她还在全市还创办了百余所民众学校。俞庆棠也被称作“中国社会教育的先驱”“民众教育的楷模”。1946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参观学校后赞扬说:“如是学校,在我国属不可多得矣。”


数十年一路走来,学校的职工教育在强调“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中得以发展,在社会上拥有了良好声誉。

社会责任 结对贫困山区学校

经历了历史积淀,不断开拓创新,迈入二十一世纪,静安区业余大学正视现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立足区域,面向社会,按需办学,提高质量,创出特色”为办学理念,走上多元办学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国家、市、区中长期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规划,以静安终身教育的发展为己任,发挥科研和专业优势,培育终身教育品牌,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区域学习型城区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探索融合学生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与网络新媒体宣传阵地第三课堂之间的创新发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构建成人德育教育体系。

第二课堂 体验传统文化

学校不断探索成人教学改革之路,以“应用技能型”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岗位实战”的实践教学体系,引领教师改革专业实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于学习者职业岗位发展,效果显著。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成、运行和取得的成果,受到领导、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艺术课堂 专家示范写生

目前学校学历教育共开设中医养生保健、酒店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商务英语等12个专业。教育教学立足课堂,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分类管理和改革创新,提升新兴教学技术的应用思考和创新对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全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立项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二百余项,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累计为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专科毕业生。


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中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敬业、爱生、认真、求精”的优良教风,“尊师、爱校、勤奋、求知”的优良学风,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光辉的业绩,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上海市书香校园基地学校”、“上海市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293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17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601号 邮编:200040 联系电话:625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