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端午那些事儿‖书香陪你过节
文章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发布时间:2017.05.26 16:27 浏览次数:593 分享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啦~

每年的这时候

你会想到什么?

网红粽子?

龙舟竞渡?

家门前的艾草?

还是壮志未酬的“愤青”屈原?

 这些或许在大家心中已成为常识

可曾想

各个时期的学者们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端午起源说

最早的起源传说见于东汉末年的文献

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我们总结了几位与端午颇有渊源的人物

配着粽子,伴着书香,和大家一起说道说道


(一)与端午绑定的屈原


端午是为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最为流行

最早将端午与屈原捆绑的是南朝《续齐谐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

以后每年此日,用竹筒装了米,投进水里祭奠他

因此,后来有人得出结论:

粽子和赛龙舟都是由此而来

可是!!!

正史中

关于屈原何时投江

并无明文记载

记载端午风俗的最早期文献

《玉烛宝典·五月仲夏第五》提到

端午起源于辟邪

因为

艾草、菖蒲、五色线、雄黄酒、浴兰汤等等象征物

均有辟邪的功能

没有提到屈原之事

至于屈原为何结缘端午?

请耐心往下看


(二)来打酱油的伍子胥与曹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

被吴王赐死,投于江中

被后人尊为涛神

曹娥,是东汉时期广为传颂的孝女

她的父亲在迎涛神的祭祀活动中落水

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

曹娥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

一直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

五天后,曹娥抱父尸浮出水面。

隋杜公瞻引用《曹娥碑》中的话: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此句说明隋唐之时

就有了端午是为纪念伍子胥或曹娥的猜想

后来的民间传说,还将曹娥变成了伍子胥的女儿

使两人的传说有了一定的连贯性

其实

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端午纪念对象

楚人抬出的是屈原

吴人抬出的是伍子胥和曹娥

扬州地区认为端午竞渡始于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实则是纪念勾践


广西苍梧地区纪念的是陈临

陈临是汉顺帝时期苍梧地区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献帝时期战乱纷纷,关于陈临的史料记载散失

故而小编没有找到确切的画像


晋人还试图把介子推塞进端午的祭祀风俗中

介子推因“割股奉君”的忠诚而闻名

后被火烧死

目前是寒食节起源的主力选手

这又是另一个节日故事了


隐隐可见,端午、赛龙舟、裹粽子、五色结、祭屈原本来互不相干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渐渐融合在一起

也可谓是相得益彰

于是

问题来了

端午起源何其多

为明其志

投江英雄豪杰何其多

为何屈原得以脱颖而出?

屈原精神寄托了人民对国家怎样的期望?


来静安业大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精彩丰富的社团活动

等待你的加入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杨琳 著

[2]《屈原研究》褚斌杰 编

[3]《人民的选择——屈原与端午再考》蒋方



供稿:张歆涵

美编:蒋峰岚

审核:黄琼岚

静安区业余大学

学历教育 | 继续教育 | 老年教育 | 社区教育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293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17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601号 邮编:200040 联系电话:625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