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研究所观基层文化,拓研究参与面
文章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发布时间:2018.11.09 15:54 浏览次数:694 分享

学习型社会建设,基层是活动的细胞。基层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文化,还是创新发明,思想开化的重要场所,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并非空穴来风,民风何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验初识基层——弄堂文化与老上海风情

10月18日下午,终身教育研究所开展学习活动,集体参观了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上海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


街道负责同志和讲解员介绍了西王小区的前世今生和弄堂博物馆成立的前因后果。西王小区始建于1911年,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式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群,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而西王花园博物馆原先是一个物业公司的仓库,经过街道的置换和改造,设计成与小区历史风貌一致的清水红砖的外墙风格,展示了小区的人文历史、艺术民俗,成为了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首家弄堂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展板、照片、实物以及短片等形式展现了小区的今生前世、人文历史,更展示出来历史悠久的上海弄堂文化。



据悉,这个展馆是街道“一街一品”建设成果的延伸,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传承区域文化、保护优秀历史建设的功能,这让研究所的成员们加深了对有效促进终身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思考和理解。随后双方交流了项目建设与终身教育科研之间的对接问题,希望通过经常性的互动共同做好服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工作。

 

调研拓展基层参与面——党建服务点对点


有了之前下街道参观与学习,体验与互动的活动之后,终身教育研究所倡导进一步贴近社区、走进小巷,与街镇社区各类单位接触,面对面了解需求、提供指导和服务,拓展参与面。说干就干,10月25日上午,终身教育研究所一行4人来到曹家渡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开展调研,并由朱漪教授为社区党员举办讲座、提供服务,助推静安区终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党建中心负责人对研究所上门调研表示欢迎,并赞扬了朱漪教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表达了师资力量短缺的现实困境。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鲍国政对朱漪教授的工作表示支持,详述了目前党建工作在静安区、乃至上海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并把此次调研作为契机,依托我所研究员的力量,继续推进课程开发与服务,一方面为党建中心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形成模式、有效推广、打响品牌,扩大受益人群。双方期待未来联合研究,共创共赢,在充分利用党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联系企业参与终身学习的开展以及相关课题申报上达成一致共识。



社情民意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终身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效果在基层会直接反映出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研究所还将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发动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



供稿:荣彬

美编:蒋峰岚

审核:鲍国政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293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17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601号 邮编:200040 联系电话:625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