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从课堂教学到社区服务
文章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微信公众账号 发布时间:2018.09.10 12:18 浏览次数:553 分享

社区教育

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不期而至。对于静安社区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静安社区学院不断拓展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自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于静安社区学院而言,满足静安区居民对于社区教育,乃至生命教育的需求,就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目的静安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工作部的成员中,三分之二为党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发光发热,为静安区的社区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副院长闵楠和社区学院社教部杨玉明主任的带领下,社区学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和为老、助老服务,不断丰富静安社区学院的内涵建设,以满足广大静安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教学所带教学有课堂走入实践。


一、求实创新见骁勇


    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利用整合社会资源,促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学院的党员教师们积极下沉居民社区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静安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推进者和引领者,历来就有服务社区的特色,在今后还将继续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特色,争当社区教育、服务社会的排头兵,朝着学习型城区建设的目标不断奋进。在社区教育领域能够利用整合社会资源。


二、生命教育增光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长者便是祖国的财富,也是时代变迁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目前由静安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的“乐龄讲坛”独具特色,适应老年群体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每年乐龄讲坛的听众都能享受到百余次免费讲座的机会。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关注老年人群的精神情感需求,特别是对人生终结的困惑和恐惧,用引导、交流的方式,感悟生命,遵从生命的自然规律,更好的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乐龄讲坛秉承“汇聚专家学者学养,传播中外文化精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长者人生经历”的宗旨,除了聘请沪上著名大学、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市级医院的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等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外,学院的各位老师也在讲坛上发挥着自己的光芒。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传递知识,丰富精神世界,把生命教育的内涵不断延伸。促进老年人树立养护生命的意识,树立长者风范,;深化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活出夕阳人生的精彩。


二、志愿服务显真情


    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在新时代走出课堂,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在新时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行百里者半九十。新征程上,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期,积极下沉居民社区广泛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定期前往养老院开展各种慰问敬老活动,关怀社会老龄人群,不仅仅要更好地服务区域,办好居民满意的终身教育,更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社区学院的党员教师们参与居委共建的活动便是其中缩影,发挥各自优势。下社区服务,近距离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区学院的“养教结合”是社区学院服务学习型城区的创新项目。新静安成立后,社区学院巾帼班组创建团队在更大的版图中实施“养教结合”的任务,主动联络北部的养老机构,跨过苏州河为更多的社区养老机构配送学习资源。去年的敬老节,静安社区学院巾帼班组创建团队一行8名志愿者走访了静安区三家日托机构,借九九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养教结合”深入社区,为老人们献上亲手制作的精美刮画作品,为老人们送上一份暖心的节日问候,彰显社区教育的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行为世范。爱为本,德为先。在我眼中,就教师而言,社区学院的党员同志们有着一种大爱精神,这种爱不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对学生,更是将它深入社区,辐射到全区、全社会,辐射到社会中的每个人。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相信在党总支的领导下静安社区学院全体党员将更加发光发亮,师者如兰,香远益清,服务社会,彰显新时代党员特色。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Copyright@2016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1293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117号

学校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601号 邮编:200040 联系电话:625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