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传统文化入校园系列活动再次开启,学生会成员、文学社团成员30余人参加了“传承文明 端午情长”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端午习俗,镇恶辟邪。本次活动安排在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活动伊始,一段简短的端午习俗短片,用葫芦娃灭五毒的故事这一独特视角,把大家记忆中的经典动画与端午镇恶辟邪的主旨串联了起来。现在提到端午,多数人都和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联系起来,但其实在屈原之前,广大民间百姓就有着点朱抹黄,以求驱病逐祟,镇恶辟邪的传统。在现场,同学们纷纷以朱砂、雄黄涂抹额头,避灾除病,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绳,保佑安康、益寿延年。这些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家族观和生命观的体现,也包含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
传统礼仪,魅力永恒。来自汉未央的老师将汉文化的传统娓娓道来,揖礼起源于周代,《周礼》中记载“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行礼方式,身着汉服的学生们按照老师指导,凝神肃立,郑重行礼。坐姿礼仪也颇有讲究,危坐、安坐、跌坐、侍坐、胡坐,不同的坐姿体现出的是传统文化恪行守礼、坚定认真的一面。待同学们安坐后,汉未央的老师又介绍了“色空鼓”这一独特的乐器,这一乐器启灵于西周的编钟,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内涵。随着老师双手灵巧地敲击,空灵、悠远、醇厚的乐曲声回响在耳边,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久久难忘。
手工制作,服务社会。手工香袋的制作环节最是热闹,同学们纷纷选取自己喜爱的生肖图案,按照老师的指点,先将布料缝成包囊,再将香料装填其中,佩在身前用于祈福祛邪。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还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每人都要亲手制作两个香袋,其中一个将由学校统一赠送给与学生会结对的高荣社区,让社区居民们也体验到端午佳节的传统文化。对于这样的活动形式,同学们感觉特别有意义,学生会主席陈新兰表示:“我觉得自己做的香袋更有意义了。我们的活动不仅是学生的聚会,还做到了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体现出学生活动的公益性,学生会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活动现场,还有不少社团指导老师及青年班主任代表的身影。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活动,他们没有穿着汉服,也没有制作香袋,但是却用听、看、观察、记录的形式参与到这次的活动。参与的形式不止一种,他们用为同学们拍摄照片、视频的形式,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的“传承文明 端午情长”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是我校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实践。我校在思政工作中,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内涵,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师生爱家园、爱校园的情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师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静安业大师生的理想与学校的发展、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师生端午佳节安康~~
供稿:黄琼岚
美编:蒋峰岚
审核:黄琼岚